
衡山县融媒体中心10月23日讯【记者:蒋鹏 刘紫叶】小微河流是农业灌溉的主动脉,也是排涝灌溉的重要通道。为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河湖生态问题,近日,衡山县水利局结合“一乡一亮点”“一县一示范”美丽河湖建设,对辖区内55条小微河流进行了清淤疏浚。
(东湖镇天柱村河道经过疏浚后。蒋鹏 摄)
10月20日,在岭坡乡双河口村,一台挖掘机正在河岸边来回穿梭作业,对河道内淤积的淤泥、垃圾、枯枝杂草等进行清理,对两岸河床进行修整,保障行洪安全。“没有清淤前,这条河流堵塞得很。”该村村民周正平说,村民们在种田、抗洪等多个方面,都离不开这条河。河道经过清淤之后,比以前好多了,河道通畅,水质也干净了,解决了村民的困难。
(在白果镇新庄村,一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河流清淤。蒋鹏 摄)
当天,同样的一幕也在白果镇新庄村、东湖镇天柱村等地重复上演。经过清淤后的河道,河岸两侧通畅了,蓄水量也大大增加,防汛抗洪的能力提升了,更好地满足了当地群众保水灌溉需要。“这个河流清淤工程是一个很好的工程,特别是对我们种粮大户,解决了抗洪、抗旱的实际问题,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好工程。”白果镇新庄村种粮大户张三军告诉记者。
据了解,由于多种原因,县域内部分河道曾一度因为淤泥、砂石和枯枝落叶的沉积,导致河道两岸的农田灌溉受阻。为了解决这种实际问题,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,县水利局积极作为,周密安排,根据每条河流的实际情况,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浚清淤实施方案,严格规范程序,确保工程质量。今年8至9月,各乡镇陆续对辖区内的小微河流进行了疏浚清淤。
截至目前,衡山县小微河流疏浚清淤工作已基本完成,清淤河段总长达148km,为全县12个乡镇农业种植等方面提供了水利保障。经过此次清淤疏浚后,将切实消除河道淤堵隐患,有效改善水域生态环境,提升周边村民居住舒适度和环境美观度。
一审:徐梅芳 二审:杨平 三审:黎林
责编:曾思灵
来源:衡山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衡山:开设暑期托管班 解决家长后顾之忧
【老兵风采】 李淼:退伍军人变身养蜂人 酿出乡村振兴的甜蜜
【老兵风采】唐国成——坚守应急一线 守护万家灯火
衡山:激活“三长制”效能 绘就和美屋场新画卷
衡山县“平安见面·三清三防”专项行动部署会召开
衡山县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
衡山图书馆:暑期焕新升级 打造“文化避暑”胜地
衡山县开展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暨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培训
下载APP
分享到